美剧天堂 美剧天堂

网飞新剧山寨“中国风”,200万网友看到悲哀的一幕:中国式审美,正在被毁掉

来源: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1-21    浏览次数:3


韩国新剧,被指“中国风浓厚”!

王的寝宫,匾额上竟写着「太和殿」三个字

好家伙,咱这清朝的正殿,啥时候跑国外去了?


▲图源:KBIZoom网站

字幕上,冷不丁出现「物归原主」四个汉字

配上尴尬的韩文解释,韩国网友看了都语塞


▲图源:KBIZoom网站

一边,被网友指责“歪曲历史”

一边,这也不是韩剧第一次对中国文化“下手”

今年6月,打着“韩国首部原创仙侠剧”的旗号

斥资300亿韩元的《还魂》,横空出世

妆造一次“还原”《陈情令》等6部国产剧

设定汲取道教中的「五行」「夺舍」等概念

看得国内外网友直摇头:钱都拿去山寨了??



▲上图:《还魂》 下图:《将夜》

去年的《月升之江》,剧情和国产剧如出一辙

男女主造型,更是意外地“雷同”

国人被彻底激怒:良心真的不会痛吗?!


▲左图:《月升之江》 右图:《楚乔传》

从故事场景到人物造型,从道具布景到分镜特效

随着韩剧内容中,「中国元素」的高频闪现频

一方面,我们对这种抄袭现象深恶痛绝

而另一方面,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

国产剧在世界的影响力,正在提高


▲《如懿传》,从重要宫殿场景的实景搭建到嫔妃的服装头饰妆容配件,都极为讲究。

有人觉得,这是文化输出的好机会

国产剧频频“出海”的背后,是东方美学的狂欢

也有人认为,这该激励我们修炼内功、提升自己

将更多独具中国特色的作品,带向世界


▲《延禧攻略》的播出,带火了中国传统色

然而,当我们回顾近几年的国产剧时

却不难发现:尽管偶有优秀的作品出圈

但更多的,是被网友扣上了「审美降级」的帽子

造型千篇一律,特效漏洞百出

甚至还出现了“以倭代华”的现象......

如此种种,让人不禁想问——

国产“雷剧”,究竟何时能停?


▲《我叫刘金凤》,因服装使用国外元素被下架


提到“审美降级”,首当其冲的,大概便是国产古装剧。

2017年,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爆火。

杨幂饰演的白浅身穿一席薄纱素衣,顶着半扎丸子头出镜,堪称上仙里的颜值担当。


怎料,从此之后的古装、仙侠剧便以此为标杆。

但凡和“天宫”、“仙女”沾边,大中分、及腰披发就少不了;

再给雷打不动地安排上白纱长裙,“丧葬风”,由此盛行。



服饰尚且毫无新意,妆造也是槽点满满。

“白到发光”的磨皮滤镜,涂上大红唇,抹上眼影卧蚕。

古现代之间的区别,早已傻傻分不清楚。



风靡一时的“半永久大平眉”,堪称化妆师的最爱。

甭管丫鬟小姐,将军魔女,都给一股脑儿地安排。

看多了难免怀疑:这古代美女,莫非是流水线批量生产?




在影视剧中,一个深入人心的好角色,离不开演员的用心诠释。

妆造的烘托,亦同样重要。

87年版《红楼梦》,被奉为古装剧的“殿堂之作”。

全剧230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,服装造型全都量身定制。

大观园的姑娘们,个性迥异,各有各的美。


林黛玉气质高洁清雅,有诗人般的内心。

剧中服装便以白色、淡蓝和淡绿为主,选用纤缎、真丝等材料,显得轻巧飘逸。

点缀上梅、兰、竹、菊等图案,完全不流俗于普通“富贵人家小姐”。


妆容打造也颇为讲究。

为了呈现出那弯弯下垂的“似蹙非蹙罥烟眉”,

扮演者陈晓旭,听从杨树云的建议,把自己浓密的眉毛一根根拔掉。

如此,那“娴静时如娇花照水,行动处似弱柳扶风”的林黛玉,便仿佛真从书中走了出来。



王熙凤一人揽下74套服装,堪称贾家兴衰的晴雨表。

那“两弯柳叶吊梢眉”,眉头向下,眉峰高挑。

把「精明和历练」,全都尽数写在脸上。




▲上:一身明黄,道尽当权少妇的奢侈得意、中:女霸总行头符合「弄权铁槛寺」的身份、下:贾府危机来临,打扮得素净

薛宝钗的服饰在家时朴素,进宫时华丽。

大相径庭的变换,传达出她对传统礼仪的拥护,及其“淡泊”背后的野心。



丫鬟和小姐的装扮,饰品和面料是肉眼可见的差距;

少妇与寡妇的精神状态,从妆容上便能一眼区分。

对比2010年的翻拍剧,演员们“化一样的妆在舞台上唱大戏”,

这部35年前的经典之作,是妥妥的视觉盛宴。



▲上:87年版/下:2010年版

而这背后,是整个剧组对审美的极致追求。

服装师史延芹,为了精准设计出剧本中的出现每一套服装,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。

一边阅读资料,一边跑织造厂、博物馆,了解面料和史实。

15天内连赶48张设计稿,以保全剧2700套服装,不重样。



化妆师杨树云,拿起那本厚如砖头的原著,一读,便是7遍。

反复剖析人物性格,把每个角色异于旁人的特质,从文本外化到妆造。

这,才把这书中的每个人,都变得栩栩如生起来。


从热爱到专业,从0到1地探索。

因为对经典有着足够的尊重,愿意用心去理解经典的厚重。

如此,这群看似“业余”的人,才能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条件下,打造真正的经典。

这份初心和敬业,属实叫人感动。


如果说,国产古装剧,对“服化道”的要求,愈发严苛。

那么,对国产武侠剧来说,「打戏」更是其不可替代的根脉。

前段时间,#赵文卓空中踢刀的话题,冲上微博热搜。争议所在,无非是——

有人通过武术、后期、物理等各个角度逐帧分析,咬定这一气呵成,无比炫目的“踢刀”动作,是剪辑过的“科技与狠活”。

而另一方面,也有人“誓死捍卫”。

从力学理论、真人复刻等层面,力挺大哥是“真武功秒杀特效”的看家子本领。


“不信这样的招数存在,又希望这样的招数存在。”

争议的出现,或许皆因我们,被如今武侠的“假把式”,荼毒太久。

如何表现敌我厮杀,主角凭“绝世武功”力挽狂澜?

挂倒车档加速后退,出剑直逼心口。

旋转、跳跃、ending pose。

好几分钟的画面,只将氛围感拉满,而不见真招。

哪怕是开着2倍速追剧,也让人急得弃之而逃。



功夫不足,后期来补。

于是,便有了这“出掌即毁灭”的功力。

开挂的“实力”,很难让人分清,这到底是武侠还是奇幻?



吊威亚场面,几乎“魔化”了轻功的威力。

无痕cos升降机,徒手腾空上桩。

惊掉下巴的鬼畜画面,瞬间有“恐怖片”内味了。



还有的,拿来动漫建模的对打分镜,就是一顿“猛抄”。

动作细节,如出一辙。表情特写,不失“异曲同工之妙”。

若不是背景画风相去甚远,很难不叫人怀疑:这动漫,竟还翻拍了真人版?


区别于好莱坞大片惯用的左右勾拳,中国武侠,动作瞬息万变、天马行空。

它脱胎于民俗文化,自有气韵。

只将这独树一帜的“暴力美学”演绎到位,便能带来感官上的绝对刺激。


犹记得,十多年前的经典武打剧,虽布景粗糙,但气势逼人。

刀光剑影,白刃相接。

招式,翩若惊鸿;轻功,踏雪无痕。



它是《一代宗师》里,不破坏一桌一椅的纤毫之争;

也是《卧虎藏龙》里的竹林对峙,虚实难分。



“真功夫拍出来好看,一定要拳拳到肉。”

这是上一辈武打演员的共识。

为此,他们用生命来践行。


李连杰拍功夫片,都是如假包换的真功夫。

一群人聚在一起,常把自己受过的伤,当作笑谈。

于是,便有了堪称“动作美学标准”的《精武英雄》、《霍元甲》等一系列百看不厌的高燃武打剧。



▲上:《黄飞鸿》/下:《方世玉》

成龙拍打戏,不带防护措施。

翻墙、跑酷,犹如一场声势浩大的杂技表演。

问其如何拍出逼真跳楼戏?

用6个字总结,便是:开机,跳,进医院。



如此“真枪实弹”的表演,也发生在看起来文弱的女演员身上。

影后惠英红拍武戏,盲肠曾被踢破,发展成腹膜炎。

为了不耽误进度,没等好全就重回了剧组。


章子怡拍打戏,坚持不用替身。

从零开始学习武术,压腿压到面部狰狞。

甚至整个大拇指指甲被打飞,也从未有过抱怨。



如此,写的、拍的、演的、打的,不同分工都尽其心,谋其责。

对待细节死磕到底,保留了「真」与「诚」。

“武侠”的「形」与「神」,才得以真正呈现。


其实,无论是古装剧里的那份「古韵」,亦或是武侠剧里的「意境」。

都是咱们的传统文化中,最值得保留和传承的精髓。

只可惜,不少人却身在美中而不自知。

今年7月,《我叫刘金凤》等多部剧集,因造型疑似“倭风”,惹争议。


女主服装“撞衫”日本女学生毕业礼服;

男主服装出现樱花纹样,有日本和服的影子;

配角头饰用的是日本的卷缨冠、折乌帽......


混淆的日式审美,急得网友直跺脚:

中国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,都看不见吗?

然而,事实却是——

即使我们看到了本国的优秀文化,也未必有把它用好。

今年的国风大典上,各种样式的汉服造型,让我们大饱眼福。

但其中,却有部分服饰的改良,有失偏颇。



“玄女”这套藏风汉服,将代表藏族的元素:经幡、朝圣、高原宫殿等,生硬地组合在一起。

纹样设计、场景布置、道具使用,不仅不符合藏族的着装日常,甚至还冒犯了藏族人民的本地文化。


被不少人惊呼绝美的苗风汉服,虽说以苗疆少女为原型。

但事实是,除了头饰与首饰,其余设计,和苗族传统并没有太大关系。


更有甚者,竟将马面裙与日本传统的雪轮纹融合。

枫松组合,占满了日式味道,难怪落得个“不伦不类”的骂名。



吴冠中曾说:“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,但美盲很多。”

审美背后,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文化战争。

当我们声讨自己的文化被“挪用”,基因被“窃取”的时候,

更要发自内心地认可、理解它。

重视其传承与创新。

如此,才能让「中式美学」,经久不衰地绽放。


THE END

友情链接模块

本地记录
*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