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剧天堂 美剧天堂

对不起,热搜狂吹的神剧丑到我了

来源:   发布时间: 2025-01-19    浏览次数:5

如果只看热搜的话,我会以为一个新的古偶剧《长月烬明》火了。

它的收视高开暴走,首日百指比三体、梦华录还高,正片播放量3000w+,微博讨论度270w+,猫眼网络剧实时热度第一。

这部剧的热搜也十足精彩,每天都在整一些很新的活儿,一会儿“让妆”一会儿“吃席”,海报让人“一眼万年”,婚服说是“五粮液同款”。

图片

图源:新浪微博

CPU都要烧干了。

有个热搜真把她姐看乐了——#长月烬明可以自己调滤镜#。

图片

什么?现在看个电视剧主打就是一个观众全能嘛,会员得观众买,营销数据得观众肝,话题得观众造,二创得观众来,现在连滤镜也得观众调了??

那以后是不是直接上绿幕版明星,台词妆发背景剪辑特效……让观众包圆了得了呗。

“调滤镜”的上下文也很精彩,据说是网友吐槽该制作方滤镜不好看,强烈要求改滤镜,结果官方直接上魔法:“教程给你,自己调!”

图片

摆烂了呗。

关键是摆烂还要丧事喜办,煞有介事搞个热搜出来,美其名曰“众口难调自己调”。

确实有网友被唬住了,赞道“太卷了太牛了”,也有逆来顺受的观众们表示蹲一个大佬研究参数。

图片

不是,看得她姐有点恍惚,咱们是看剧的还是做剧的呀?

光是“调滤镜”几个字我都觉得怪怪的。

审美降级

观众苦国产剧滤镜久矣。

这股歪风邪气,追源溯本,绕不过于正——

从前他沉迷“荧光大红大绿阿宝色”,吵到了所有人的眼睛;

图片

图源:《宫锁珠帘》

之后,滤镜狂魔又走上了“伪高级莫兰迪色调”的复制粘贴之路。

但,只是丑得各有千秋罢了。

丧葬风滤镜一套上,蒋勤勤、杨蓉两个美人都没有了一丝活人气。

图源:《当家主母》

「滤镜依赖」已不仅是于正个人的陋习,市面上的国产剧皆大同小异。

偶像剧主攻一个“氛围感”。

要么人物面带桃色,滤镜致敬布达佩斯大饭店;

图片

图源:《甜蜜暴击》/《布达佩斯大饭店》

要么朦胧梦幻,澡堂风十足,隔着雾气体现“爱情的神秘”。

图片

图源:《炽道》/《我只喜欢你》

后来影楼风异军突起,廉价得无人能敌。

图片

图源:《一见倾心》

国产剧的色调走向了两个极端;

这厢柔光乱用,那厢又乌漆嘛黑。

悬疑、权谋剧绿光四射、坚决不让人看清画面,似乎——保持质感的要诀就是亮度要低。

但真的很费眼睛。

图片

图源:《雪中悍刀行》/《真相》

于是这几年修完再修、改完再改,上线之后在倒彩声里连夜换滤镜的电视剧屡见不鲜。

缝缝补补就算合格作品了吗?

满地烂剧,不只是这一个硬伤。

辣眼睛的少不了磨皮大法:卧蚕、眼袋、鼻梁、锁骨一键消失术。

古偶,尤其是精神污染重灾区。

新版“白素贞”,被磨成没有锁骨的大头娃娃。

图源:《新白娘子传奇》2019

塑造过鲜活人物的演员——

在这部剧“巨资”后期加持下,也变得一模两样。

图片

图源:《甄嬛传》/《新白娘子传奇》2019

现代剧不遑多让。

往往因为钱要花在刀刃上,所以主角和配角成了生活在不同次元的人物。

医疗剧《关于唐医生的一切》女主自带柔光,宛如行走的发光体。

镜头从主角脸上移开,才能稍微看到一些真实的张力。

图片

图源:《关于唐医生的一切》

自称是中国版《傲骨贤妻》的《玫瑰之战》,成了“磨皮之战”。

说是“大女主职场剧”,实际上对女性的想象,却容不下一丝皱纹。

图源:《玫瑰之战》

只见逐帧精修的美貌千篇一律;

忽上忽下的演技,更是一丝不剩。

图源:《星辰大海》眼泪被磨皮到消失

而万一“魔法”开大,还会发生很多“痛失眼袋”的灵异惨案——

图源:《你好神枪手》

逼得演员不得不出来呐喊:

“我没有整容啊。”

“九敏,卧蚕哪去啦?”

图片

到头来,更遗憾的是——

廉价的磨皮大法、网红滤镜,不仅荼毒观众的眼睛;

还把氛围感、历史感都简化为了“一招鲜”的公式。

是从业者的审美滑坡了吗?

未必,只是糊弄罢了。

仙侠剧,必须穿白衣、披蚊帐、散头发,走丧葬风路线。

图片

图源:《千古玦尘》

黑化后,一定烟熏妆、大红唇、邪恶狞笑低头瞪人。

图源:《花千骨》

易碎感,主要是画红色眼线、战损妆、不停吐血,突出一个楚楚动人。

图源:《沉香如屑》

职场气质,靠的是油头、高跟、职业装,和没礼貌的“大魔王”言行。

图源:《爱的理想生活》

......

看剧千百部,原来看的都只是同一种敷衍。

漏洞百出

国产剧的审美降级,早已不只是滤镜和磨皮的问题。

显然,这种敷衍已经抵达了方方面面——

比如,发型除了滑稽毫无作用,只图丑出新意,博人眼球;

图片

图源:《凤囚凰》/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

妆容古今不辨,大平眉、网红妆焊在脸上,每部剧都千篇一律。

图片

图源:《燕云台》/《嘉南传》

运镜、特效更是随心所欲;

图源:《春闺梦里人》

魔性、离谱,能玩梗营销才是最优。

图片

观众的智商也不被尊重。

现代剧,挑战常识、反物理的雷剧情比比皆是——

比如坏人谋杀主角,女主轻松翻个跟头牢牢扒住天台边;

图片

图源:《我的砍价女王》

男主车祸摔下山崖,好不容易爬起来却遭到二连击,但是只摔伤了一只腿;

图片

图源:《一不小心捡到爱》

职业剧没有一点专业感。

有作为电竞选手的女主,游戏中途落泪,被男主捂眼安慰还当作浪漫(队友好惨);

图片

图源:《你微笑时很美》

也有作为导购的女主被顾客质疑产品安全,就一口气干掉了化妆水。

图片

图源:《正青春》

降智剧情五花八门,重心全放在狗血感情戏的部分。

而古代戏,更是内娱人皆九漏鱼的实证。

仙侠武侠,不卷武打动作,偷懒卷叩拜姿势;

图片

图源:《苍兰决》

剧本无脑,台词分不清令尊和家父的区别;

图片

图源:《天龙八部》2021

国风造景,频频用枯山水代替中式园林;

江湖一梦,消弭在非黑即白的单薄设定里。

影视剧审美的衰败,正是文化匮乏,不尊重历史厚度的必然结果。

云泥之别,差在底蕴。

有个现象便是最大证明——翻拍不如原版精彩。

从前技术落后、资金稀少,但凭一颗真心肯下功夫,铸造了无数经典。

87版《红楼梦》,只见“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,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”,黛玉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。

图片

图源:《红楼梦》

这是妆造师杨树云七读红楼,翻遍典集寻找“罥烟眉”的丝丝韵味,最终的妙用。

画卷缓缓铺陈,妆造因人而异。

泼辣威严的王熙凤,一生的兴衰成败,藏在了 吊梢眉丹凤眼的弧度中;

图片

图源:《红楼梦》

“脸若银盆,眼如水杏”的宝钗则是另一番丰腴静美。

图片

图源:《红楼梦》

一代经典,也没有人敢独自揽功,

《武则天》中,年已四十刘晓庆饰演女皇,从豆蔻至耄耋毫不违和。

化妆师毛戈平回忆道,当时他要去“与灯光师做朋友”,光与妆互相配合、彼此迁就,再加上杨树云梳发、李建群做衣,才能共同成就。

图片

图源:《武则天》

《红楼梦》同样是众人心血,史延芹泡在博物馆,细细摸索考究出剧中服装;王立平耗时四年,气断神伤地谱出13首配乐;无数红学家反复推敲,字字慎重为剧本完善......

昔日盛况,今时难见。

翻拍的新版《红楼梦》,为了创新而创新,只见满头铜钱;

图片

图源:《红楼梦》2010

某综艺重现红楼中人,却歪曲原著,演绎了一出金陵十二钗争风吃醋,王孙公子品头论足“谁更适合做老婆”的荒唐闹剧。

图片

图源:《美好年华研习社》

《上错花轿嫁对郎》李玉湖、杜冰雁美得灵动;

图片

图源:《上错花轿嫁对郎》

翻拍噩耗传来,果然仍是工业流水线质感。

图片

图源:《花轿喜事》

并不是人们丧失了对美的共识。

譬如歌舞,2021年河南卫视《唐宫夜宴》出圈,2022年春晚的《只此青绿》一眼惊艳。

图片

图片

图源:网络可影视已经许久未出现过如此佳作。

现在的国产剧,究竟怎么了?

图片

本末倒置的影视工业

现在的电视剧生态处在发育不良的状态里很久了,拔尖的迅速成为热潮,引发追剧狂欢;剩下的大多低于及格水平,甚至平庸得千篇一律。

而且这些剧身上汇聚着一种奇特的矛盾——又卷又躺。

它们可以不顾观众死活地胡说历史、乱搞妆造、阴间滤镜、疯狂注水,但又愿意斥巨资8000元一秒种做后期修脸。

之前一篇报道出圈《国产剧十级滤镜背后:8000一秒的修脸费,眼快熬瞎的后期师》揭开了这层天幕:

入行多年的后期师见证了演员对颜值的要求从前期卷到了后期,以前是这边脸好看只拍这边,所有的造型都要给半永久鬓角让道。

图片

现在是脸上有痘后期擦,脸上有坑后期磨,胖了则逐帧瘦脸,网格化处理卷到指甲缝,难上加难的是很多还有大量动作戏。

除了艺人,片方的奇葩要求更多,审美跟风嘛,什么样的滤镜火跟哪个,阿宝色、莫兰迪、暗黑风、阴郁美剧感……苦中作苦的是吃力不讨好,工作没少干,钱却没多拿,锅还各种背。

没有经过思考的跟风屡屡翻车,平台方被骂太多次了,态度好的导演出来立正道歉,直接开摆的便如文章开头“教程给你,自己动手”。

图片

这些年,我们骂过太多次国产剧——演员不到场,抠图;台词不够好,配音;妆造没想法,精修;景别不讲究,虚化;打戏没功底,特效……

总结下来原来都是同构的,一言蔽之:前期不用功,后期瞎内卷。

图片

过去拍戏,前期的任务量是很大的,吃透剧本后,取景、站位、打光、多机位拍摄、镜头语言样样都要花心思,这是用时间堆出来的细致活儿。

而今前期的工作量全全挪到了后期,确实节省时间,一个小细节:以前光是把几个摄影机的光调平就得费时费力,而今直接后期调光,穿帮的障碍物用特效擦除便是。

图片

一直觉得“调滤镜”这个用词很怪异,因为我天真地以为,景别色调和氛围是一个需要布景、灯光、镜头调度多个工种参与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艺术。

想复杂了,现在完全成了后期师的大包大揽。

水降船低,观众的需求也越来越适配,每当剧播出画面翻车直接要求“改滤镜”,便是对制作方没工夫精打细磨的内里心知肚明。

李沁之前因《人生之路》的妆造被批龇牙咧嘴、抹黑穷人上了热搜,其实我感觉大概率不是出于恶意,还是那个老原因——懒,前期不用功。

造型师没有琢磨清楚陕北高原一个坚毅女娃的模样,演员太瘦了没为角色塑造形体,剧方只想做一个《大江大河》代餐,大家都敷衍,于是涂了个黑脸就上阵,还要营销敬业就过分了。

图片

难受的是电视剧的受众还真愿意为敷衍买单。

市场、观众与制作方达成了某种心照不宣:只要不是烂出圈,便还能忍,便还能夸。

仔细想想下血本花式磨皮真的“卷”吗?还是说其实是“躺平”的另一副面孔。

毕竟一白遮百丑,不是演员丑,而是不做塑性、不吃剧本、不磨妆、不研究灯光、机位、镜头语言的丑陋。

于是,标准的异化成为业内不成文的规矩:磨了皮不等于美,但不磨皮约等于丑。

图片

一切都互为表里,为了赶时间所以在前期浮皮潦草,为了卖货所以在细枝末节吹毛求疵。

于是有了这样的奇景:电视剧除了质量本身一切都在通货膨胀。

网上的赞美可谓天花乱坠,热搜的角度可谓出奇无穷,每天都在整“一种很新的东西”,但那个剧却烂得离谱。

这很像某种现代性的隐喻——本质不重要,看起来怎样才重要。

我们活在一个“手机先吃”的时代,出片比风景更重要,宣发比剧本身更精彩,表象盖过了本质,泡沫淹没了内容,虚假的繁荣带来了真实的金钱。

图片

图片

也有很多观众表示“我们就爱工业糖精”,社畜人太苦了,一天996看点无脑上头剧都要被骂没追求。

但事实是一方面我们不断在消费下限越来越低的流水线产品,一方面给但凡过了及格线的剧作打高分。

图片

《梦华录》剧评:因为及格而五星

一方面又在不断重温、追忆、二创那些久远得要盘出包浆的经典:《甄嬛传》《红楼梦》《粉红女郎》《武林外传》…

图片

人均甄嬛十级

本以为工业糖精可以自成一类,在自己的赛道圈地自萌,但这种敷衍是极具传染力的。

就像磨皮和滤镜的重灾区本来在古装剧和偶像剧,但很快异化的标准就污染去了职业剧和都市剧。

所以不要为“电视剧糊弄学”洗白了。

严重本末倒置的影视工业,拿走大头片酬却不需要演技的演员,毫无逻辑的剧本台词,统一批发的丑置景色调……

如今竟然观众自己可以调滤镜成了努力用心的代名词?

这太荒谬了。


THE END

友情链接模块

本地记录
*
*